文化鉴赏 
 文化鉴赏 
 文化鉴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鉴赏
 
 

刘亿斯:经典的力量

2015/03/27 16:09 晶报 点击:[]

  报社新来了年轻人,喜欢读书,可能出于敬老爱老的缘故,没事就跟我交流读书心得,也谈他的困惑:“我想读的书很多,可是时间太少。”我给他的意见是,除了吃饭睡觉拍拖写稿外,一定要珍惜和用好自己的读书时间:“尽量少读新书,尽量不读垃圾。”

  这话说来容易,可实操起来很难。拿我自己来说,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必须要接触、了解、筛选像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的新书(这里面当然也包括低水准没价值的书),这样一来,我的读书(只读我自己想读喜欢读的书)时间就要被占用一大块。职责所在,抱怨无益,我能做的只有管理好,安排好所剩不多的读书时间。

  那该怎么管理好,安排好读书时间呢?我的方案是只读经典!说说我给自己定下的读书计划吧,就是一个月至少读一本经典书。文史哲都行,只要是经典。至于读书时间的具体分配,以一本书四百到五百页为“标配”,一月中,每天只需读不到二十页。这个量,我想是那些总把“我太忙了,没时间读书”挂在嘴边的朋友也不好意思说自己做不到吧。

  会有朋友说自己看书快,二十页太少了,转瞬便能读毕。请一定不要小看这一天二十页的读书量,既然是读经典,就一定要精读、深读,在了解原典的基础上,还要对阅读中产生的新的知识点和疑问点进行延展阅读,对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人名一个地名一个年份一个典故,寻根究底,穷原竟委。不是我太认真较劲,如果阅读经典仍是以消闲解闷的态度,就会让自己此次阅读过程重回浮皮潦草走马观花的格调。

  会有朋友又问,你说的经典书都是什么书啊?你凭什么说这本书就是经典,那本书就不是啊?我不想玩名词解释,也不想玩文字游戏,说到我认为的经典书,就是标识它涉及领域以及诞生时代的高度,经过历史的淘汰仍然留存,迄今仍被广泛阅读的书。换句话说,我认为的经典书都是昨日之书,而非今日之书。

  前几天去大鹏的洞背村见“隐居”的黄灿然先生,聊布罗茨基,聊曼德尔施塔姆,聊库切,也聊到了读书的选择与经典文学的定义。黄先生有一句话深合我心:“现在有些读者朋友动不动就说(文学)现代主义如何如何技巧高成就高,进而贬低二十世纪以前的作家和文学作品,这是要怀疑和警惕的。”在黄先生看来,不论布罗茨基、曼德尔施塔姆,还是库切,都对同时代最优秀的现代主义作家、作品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阅读与理解,但他们却又不约而同地拥抱并服膺古典主义。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吧。

  前几天读《叔本华美学随笔》(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4月版),读到这样一段文字:“因为人们总是阅读最新的,而不是所有时代中最好的作品,所以作家们就局限于时髦和流行观念的狭窄圈子里,而这个时代也就越发陷入自己的泥潭之中。”叔本华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他在年轻的时候就以德国美学家施莱格尔的一段话为自己的座右铭:“认真阅读真正的古老经典,今人对它们的评论并没有太多的意义。”

  这话让我心一动,翻开《小于一》(浙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10月版),布罗茨基在《空中灾难》一文中这么写道:“现代主义无非是古典的东西的一种逻辑结果。”

上一条:意义是生命的甜 下一条:亲近百姓 贴近时代 面向市场:百年泥人张 传承不断流

关闭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宣传教育部 版权所有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文汇西路12号 电话:029-33152037 邮编:7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