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校园 
 情系校园 
 情系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情系校园
 
 

青春热线 大学生回望故乡—变与不变看故乡

2014/03/21 00:00  点击:[]

    春节前,我们找到了几位大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省份、不同学校,专业背景也不同,一样的是,都来自农村。于是他们回家过年的行囊里多了一道考题:“回望故乡”。

我们坚信这是一道有意义又有意思的考题。回望,是一种恰当的姿态——土生土长,他们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而学识日增,又多了一双理性之眼。回到家乡,他们会发现土地上正在上演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时代印记和不变的传承。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续推出这些文章,让我们从他们的回望里,感受一个个遥远又鲜活的村落。 ——编者

父母

母亲活得明白,努力、坚韧却不强求。所以,她也是这么教导我,你不要总过得太累

我家在江西中部的一个小山村里。既是农村,少不得和脚下的土地打交道,讨生活。父母做了半辈子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近几年,他们卷进了时代的潮流里,被这股潮流一冲,就从农村冲进了城市。脚下的土地也没有大变,只不过以前种粮食,现在是盖房子,一样的尘土飞扬。身份却有了小小的改变,在“农民”背后缀了个“工”字,就成了“农民工”——他们即便是工人,也少不了农民的本色。

父母外出打工,我也在外地读书。他们安土重迁,想不到如今在知天命的年纪还要背井离乡。每次想到这里,心里总会有一些歉疚。

千里相隔,和父母时常要打电话。母亲不善言辞,总是那几句:吃了没有?吃得好不好?不要节省,钱不够的话就说。我都一一回答了。她很满意,接着就说要挂电话。我说再聊聊,她说有什么好说的呢。我再央求几句,她就会聊些家事。再说下去,就开始训起儿子了,给我讲一些安身立命的道理。在我们家,家规是没有的,这些“母训”却一大堆。

母亲活得明白,努力、坚韧却不强求。所以,她也是这么教导:“你不要总是过得太累。虽然现在和人比起来还是穷,总比以前好。”以前是什么样的呢?读书的时候买不起铅笔、作业本,吃不上一毛钱的冰棍,买不起一两元的玩具枪。想想母亲说的话,也对。所以,她总结似地说道:“放心。一年总会好过一年的。”

是的,毕竟我们的时代是在进步的。

父亲则诸事都聊,今年哪家新做了房子,哪个老人多了(方言为避讳,老人去世都说谁老了,或是多了),哪家娶了媳妇了,礼金多少,什么时候添人丁,等等。头脑里的那个山村渐渐清晰起来。

这个时候,总会愈发地想要回家。

人情

一来二往,酒酣耳热,对这片养育我20多年的土地别后的陌生感也渐渐没有了

坐上火车,从北方到南方,冬天的景致也变得熟悉。离家越近,却又有些近乡情怯了。等终于到了家,内心又不觉惶惑起来。时间悠悠,好像离开的一年来,什么都未变,又有些地方分明和原来不一样了。

平时,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只留下一些老人和儿童。现在陆陆续续都回来了,村里渐渐热闹起来。村里大都是同姓,所以都能排资论辈,可以“兄弟”“叔”“侄”地乱叫。见了面都非常热情,点头、握手、寒暄。人出去了,这农村人老实厚道的本分还在。

大家见了面,都问在哪里发财。被问的人会很谦虚地说:“哪里哪里。只不过在外面混口饭吃罢了。”谦虚归谦虚,在以前艰难的年代,这种寒暄是听不到的,也反映出农村人挣钱比过去容易些了。

大家发的财都揣在口袋里,可怎么知道别人挣了钱呢?有些事是明摆着的,比如说在村里建了新房,或者买个车,甚至是在外面置了房。说起这些,总会引起人们的艳羡。

趁着年前还有几日访亲戚,拜朋友。这也有个说法,叫做“送年”。吃了大年三十晚的饭,那才叫“拜年”。农村人性子直,都要多多走动。不走动,“仁义”就淡了。还惹人生气,说你是端了架子。我也是未能免俗,都是这么过的。一来二往,酒酣耳热,对这片养育我20多年的土地别后的陌生感也渐渐没有了。

学校

      读书意味着什么,对于农村人而言,没有太大的情怀,为的只是丢掉祖祖辈辈手里的那柄锄头

这些年来,一年之中加起来也难得在家里待上一个月。日久年深,就会有一种奇异的感觉:自己慢慢变老,村子里的一切也随着一起衰老。中国南方的山村,大都是背后临山,村前一带流水,地小僻远。越往河上流看去,房子越古老。从倾颓废弃的土坯房到砖瓦房,再到新盖的钢筋水泥建筑,在岸边延展开来,默默展现着这个村庄历史的变迁。而在幼小时的记忆里,那些有了年头的建筑都还是簇新的呢。

村子的中心地带,坐落着一座小学。从这个地理位置上,就能看出村里对于读书的重视。读书意味着什么,对于农村人而言,没有太大的情怀,为的只是丢掉祖祖辈辈手里的那柄锄头。他们对读书的尊重,表达了对另一种生活的憧憬。那幢早年的二层建筑,在岁月的剥蚀下,也旧了许多。红漆的窗户玻璃有的也碎了。

去一位表叔家做客。他是这所学校的一位乡村教师,教了20多年,自去年起也不干了。问为什么,他说:“做了这么多年,感情肯定是有的,心情多少会舍不得。这些年我都是一个临时老师,工资不高,养家糊口还可以,再想好些就不容易了。”

他只是说出了一个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村里的生源少了。外出打工的年轻父母,大多会把孩子一道带出去,在外面读书。村民现在比起过去也富足了,有在镇上买房租房,也愿意让小孩在镇上的小学读书。而村里的小学,一个年级一个班,班上少的甚至只有一个孩子。据说,类似的乡村小学都就近并入附近村镇上去。这所小学怕要和那些破旧的土坯房一样,快成为遗迹了。

礼金

      盖房,成家,生孩子。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几件事在农村人的世俗生活里,永远都排在前列

对于更多的农村人而言,他们注重实际。在我们村,最重要的事莫过于三件:盖房,成家,生孩子。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几件事在农村人的世俗生活里,永远都排在前列。

然而,事情没那么简单。就成家这一点而言,单单一个礼金,前几年还是五六万,现在就十二三万。这确实显示农村人比以前要富了,但同时也反映出礼金成为一道门槛。贫困一点家庭里的孩子,结婚都有点迟,再加上现在的女孩子也少,僧多粥少的局面使得礼金越来越多,婚也越来越难结。

大姨家就遇到了这种难题。她的大儿子,也就是我的表弟,过了年就28了。这在农村算是大龄。要知道,农村一般结婚都早,有的甚至十六七岁就结了婚。一家都很着急,事情发展成如今的局面,倒不全是因为钱的事。几年前,表弟的择偶条件较严,一不小心挑过了头,成家的事就耽搁了。

托亲友、请媒人四处打听。可外面的姑娘不愿嫁进山里来,本地条件好点的呢又挑起年龄的问题,又有的说,“我们不嫁两个儿子的人家”。大姨家镇上有房子,现在也值个二三十万了。但掐指一算,两个儿媳妇要娶进门,三四十万还算少的。他们正商量着,如果实在不行,就把儿子打法出去打工,谈个外地的媳妇吧。

这也有风险。一是有专门骗钱的,拿了礼金结了婚,守上一两个月就跑了;二是有的新媳妇想家,或是两个人感情不和,也跑了。离婚如今在农村,也不再是新鲜事了。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在农村里离婚越来越多。这倒让那些老派的人看不懂了:那时候父母包办婚姻,也不是好好的,怎么现在自由恋爱了,反而说离就离呢?一般还会感叹一声:时世真是不同了。

传承

在这个时代的大梦里,总会安放得下那些认真活着的农村人平凡而执着的憧憬

时世未必真像说的那么不同。传统的文化和价值观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下受到冲击实属正常,也不可避免。甚至可以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阵痛。新旧交替,本来平常。问题在于,如何去衔接,如何去传承。

每隔一两年,村里正月初一会有一个古老的活动:上谱。所谓“上谱”,就是某家添了男丁,要把孩子的姓名写到族谱上去。最早的总谱据说还是乾隆年间制作的,“文革”中烧毁了,现在用的是分谱。由于还没有建起祠堂,就把以前生产队的队屋修葺好了,上谱就在那里进行。这对于家族的每个人而言,都是件大事。一个男丁没写在族谱上,就没有根,就算不得这一家族的人。忙活仪式的人总是非常小心恭敬,抬着八仙桌,收拾整齐干净,摆上糖果吃食,点香烛,敬天地,敬祖先。上完谱之后,全家族的男人都在祠堂里吃饭。在那些祖先的牌位前,一切都神圣了起来。所以,大家都是一团和气。这时,没有高低,没有贫富。自从我记事起,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与此有关的一切,却从未改变。

年后又到了大家四散、各自奔忙的时候。我记得有长辈曾经感慨过:“年初忙到年尾,挣了钱,花了,又出去挣,就像一直转圈圈似的,也不知是为了什么。”我现在却可以这样回答,为了一个值得期许的未来,为了一个“一年总会好过一年”的梦想。

   事实上,作为农民,他们并不会谈论梦想,而却又用踏实的努力去实践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这个时代的大梦里,总会安放得下那些认真活着的农村人平凡而执着的憧憬。

上一条:人民日报评论员:以焦裕禄精神为标杆 下一条:让大学生高度认同核心价值观

关闭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宣传教育部 版权所有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文汇西路12号 电话:029-33152037 邮编:712000